君子以自强不息六句话点出题意
一篇神奇且混乱的课文诫子书伟大的政治家诸葛亮先生为劝勉孩子有所作为,留下了一篇传世名篇诫子书。这篇课文也成为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必读名篇,我与它相逢,是因为教师招聘考试,这是一篇神奇的课文,它的每一句话都可以成为名句,然而,统观全篇,确实为一篇絮絮叨叨,逻辑混乱的文章,但,当我翻看一等奖课件,学生笔记,却发现老师们把它讲解成为一篇论点清晰,论证严谨的议论文,学生在这样的混乱逻辑中怎能学会思考。
1、如何写好一篇“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高考作文作文要求: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写好一篇关于“君子自强不息”的高考作文呢?我们把问题抛给傅老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取自周易的《大象传》,《大象传》是孔子和后代弟子的著作,其中“自强不息”是对君子的勉励之词,却一直被解读为“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何为“天行健”?
自强不息的原意是修养德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写的实在是太让人震憾了,但是还是要弄清楚,什么叫做“天行健”呢?我们看到古人所说的天,用的最多的是两个意思,第一个是天体,第二个是天时。讲天体的话,就是日月星辰;讲天时,就是春夏秋冬的四季发展。古人为什么说“天行健”呢?他看到日月星辰,每天都在出现,古人猜想它的轨道一定是圆形的,所以称为“天圆”。
2、君子有九思作文八百字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敏,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书讲不通,就说是错简,难道错简这么多吗?若分两章讲,还不出错﹔若合为一章讲便错。孔子说,人的等次,分三等,三等以下就没有人了吗?三等以下有其事便有其理,就有这种人,所以说:「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这章三条都是上品。文中有「又」其次的意思,「又」字必须致意用心。「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这一章说的是学,人不学不知,不学而知者少,这一章专劝人求学,「生而知之者,上也。」,生下以来便知道的人,有人说是指天命,不必如此讲。生而知者是上等。「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学而知之者,次也。」一学就会的人,这是聪明的人。
3、孔子说水是真君子。写一篇作文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水,乃正人君子,哺育万物,滋润禾苗,似天降喜雨,感触良多,内心纷繁如尘埃漫天飞舞,落下,便重归宁静。水有多种含义,每个人的见解自然不相同。
除非注明,文章均由 尚文广告 整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