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读书笔记,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读书笔记
1931:货币、危机与希特勒的崛起读书笔记身为经济学家的施特劳曼,利用他丰富的经济学知识和洞见,为我们追溯了1930年到1931年之间,德国的经济危机,是如何以杨格计划为导火线,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最终以希特勒的纳粹党上台而告终的。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我们就会发现,这场灾难如果要找一个最高责任人,那只能是一战之后,以凡尔赛和约为基础构建的欧洲政治秩序,以及身为离岸操盘手的美国。

另一方面,英法主导的凡尔赛体系让德国背上了沉重的赔款,妨碍了德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这种压力又被德国政府转嫁到了德国普通民众身上。同时,自作聪明的德国总理布吕宁,为了逃避战争赔款,同时又想挽救德国经济,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紧缩方案,导致德国民众先是经历了1923年的大通胀,财富清零,然后又经历了大通缩,失去了工作,最终让他们对共和国政府,连同欧洲经济政治秩序一起,彻底灰心失望。

本章将定义一些经济学家用来衡量一个企业的成本的变量,并考察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品所得到的货币量总成本: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利润: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显性成本: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隐形成本: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经济学家既考虑显性成本又考虑隐形成本,会计师负责记录流入企业和流出企业的货币,因此他们衡量显性成本忽略隐形成本已经投资于企业的金融资本的机会成本是一项重要的隐形成本经济学家衡量企业的经济利润,即企业总收益减去生产所销售物品与服务的总机会成本会计师衡量企业的会计利润,即企业的总收益减去企业的显性成本由于会计师忽略了隐形成本所以会计利润通常大于经济利润,经济学家角度看企业有利可图需要总收益大于全部机会成本经济利润是企业供给物品与服务的动机所在,获得正经济利润的企业将继续经营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的产量之间的关系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随。

作为一名工科生,以前对经济学不怎么感兴趣,直到在得到上看到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课程后,试着听了几次课才发现经济学原来离我们这样近,于是对此课程产生很强的兴趣。只是觉得听音频的进度太慢,于是随即买了《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一书,并进行了认真阅读,作了以下的读书笔记。读罢这本书,使我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也使我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学思维,颠覆了自己以前的思维习惯,拥有了一些经济学智慧。

选择这本书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俞军老师的推介书单中,而且另外的地方有人也说这本书不错。经济学我之前也零碎读过几个大部头的著作,像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对比起来我觉得这本书生动很多,书中的好几个例子让我对经济学的理解从“是什么”迅速上升到“为什么”。下面我就从这几个例子的感悟中完成这次读书笔记的交付。鲁滨逊·克鲁索是以丹尼尔·迪福的著名小说中一个遭遇海难的船员命名的。
因为在分析由亿万个人的相互协作构成的经济体系之前,应该先从一个人的情况开始分析,并确定我们理解了是什么在影响这个人的行动。克鲁索独自一人漂到热带小岛,迅速意识到他必须要在艰难的情况下想办法活下来,在岛上有一些天然的食物,如椰子可以直接填饱肚子,经济学家把这种物品称为“消费品”。
除非注明,文章均由 尚文广告 整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