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读书心得
王阳明心学的精髓是什么?知乎这篇3.5万赞的好文,是我看过的对心学研究最透彻,分析最清楚,讲解最形象的好文。不管是否了解心学,都能看懂,生活中也能用得上,答主太有智慧了,迄今为止,仍有不少人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甚至认为王阳明心学是唯心主义,相信看完这篇文章后,你就有会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的感觉,对王阳明心学将会有一个全心的认知。
1、心灵导师,心学是哪个哲学家心灵导师,心学是王明阳。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兼军事家、教育家。王守仁为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仕于孝宗、武宗、世宗三朝,自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宸濠之乱,因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
嘉靖七年十一月(1529年1月)逝世。明穆宗时追赠新建侯爵,谥号“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于孔庙。王守仁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王守仁的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主要成就编辑军政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恩威并施,平定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
2、阳明心学是怎么解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源于《礼记大学》,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纠正人的行为。致知:获得知识,明辩道理。诚意:真心,思想诚恳。正心:端正心思。《大学》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年少时读到此书,对”格物致知“不得甚解,决心体验一下,决定”格“一下院子里的竹子,于是端坐于庭院,”格”竹七日,终因头痛而一无所获。
他强调”致知”一定要行,要“知行合一“。纵横中外,国人讲”致知“常指智慧,讲“格物“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西方人说”致知”是实线与经验,因为这个背景,造成了中西方人对理论与实践上重视的不同。笔者认为,真正的”格物致知”的含义是:科学的对事物的客观探索是寻求真理的唯一途经。
除非注明,文章均由 尚文广告 整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