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辩断章取义苏格拉底之死与耶稣之死

读书不能断章取义,不然容易被带坑里很多名言,只看上半句,和看全文,意义差别大了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堕魔道,二.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求时十之一,丢时十之九,三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四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五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

1、“申辩”断章取义

公元前399年,一个叫莫勒图斯的年轻人(大多数学者同意其幕后指使者是雅典民主派的重要人物阿努图斯)在雅典状告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说他不信城邦诸神,引进新的精灵之事和败坏青年。于是,苏格拉底被传讯,在由500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做了著名的申辩。苏格拉底之死和耶稣之死,为西方文明打下了两个基本色调。

看完苏格拉底的申辩,脑海中自然流露出对苏格拉底的判断:这是一个“真德汉子”,苏格拉底一生如此追求真话和德性,以至于对死丝毫没有畏惧和胆怯。下面我们就从苏格拉底的申辩的辞章中来进行推断,判断,评断和裁断,获取其中的含义,仁义,道义和真义,故题其文曰“申辩”断章取义。虽说是断章,但篇幅还是比较长。如果你对哲学感兴趣,如果你对苏格拉底感兴趣,如果你对苏格拉底的思想感兴趣,请耐心、静心、细心、用心地把它看完,相信你一定能够取到你心中的那个义。

2、断章取义

曾多次看见中学生的议论文中出现这么一句名人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是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同学想用这句话来论证“勤奋”的观点,老师一看这句话肯定就得为考生加几分,它的确是个很好的论据,可它还有后文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这后文并不是凭空编出来否定“天才”的,而是爱迪生的原话。

用这个词来形容我们对待那句妇孺皆知的至理名言的态度,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我们中学生都是做学问的,需要有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要敢于去怀疑,难道勤奋的傻子也能成为天才?我们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问,但是偏偏不去怀疑,把疑问藏在心里,恐怕在自己永远也不能明白的同时,还会流毒甚广。像这样断章取义的例子不胜枚举,一般的情侣、哥们,都会去追求相濡以沫的境界,殊不知思想家庄子是这样说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